中泰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唐骏对此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
美国的基建
刺激计划和救市政策可能会使经济
复苏和通胀在
疫情过后超
预期。
他的理由是,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主要救助大型
金融机构和企业不同,美国政府在皇冠新2网址疫情发生后的救助政策主要是直接给居民发钱,更有利于疫情发生后经济的快速复苏。
在危机模式下,财政刺激的效果比
货币宽松更直接。
这是因为在极度悲观的预期下,即使货币宽松到极致(比如基准
利率降到负数),金融机构也
不愿意放贷,居民和企业也不愿意
加杠杆和花钱,而财政刺激就是政府直接加杠杆和花钱,效果立竿见影。
为什么我们预测低于
市场的
美债收益率中枢? 上周美债收益率超预期
回落。
2020年12月-2021年
3月,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持续抬升,于3月31日达到1.74%的高点,其中尤以3月的升幅最快。
4月以来,美债收益率的升势缓和,在1.7%左右的水平震荡,上周,美债收益率超预期回落,单日出现快速下行,
4月15日,10Y美债收益率回落至1.56%,较前期高点已回落了18BP;4月16日,美债收益率
小幅反弹但仍收于1.59%。
而同期我们看到的是美国强劲的基本面数据和
疫苗推进进度乐观。
4月14日美联储发布的
褐皮书中对经济活动的描述从“小幅复苏”提升到“温和复苏”,褐皮书提到,美国的经济活动从2月底开始加速,到4月初时的步伐已经温和,消费者支出得到改善。
旅游业的报告更加乐观,物价上涨速度则略有加快,多数地区就业人数都有小幅至中等程度的增长;此外,3月数据显示美国零售销售超预期环比激增,上周美国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远低于预期且创13个月新低,4月美国密歇根消费者信心创疫情流行以来新高;疫苗进展顺利,截至4月15日,美国民众已累计注射1.85亿支新冠疫苗,48%的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针疫苗。
中国预防性
储蓄将会释放 多余的储蓄是多少呢?相当于一年消费量的5个百分点。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规模传染病对大家造成消费心态的冲击会有,但是慢慢会消散,预防性储蓄的释放会有一拨。
比如说2003年“非典”老百姓也有预防储蓄,因为不敢出去了,后面慢慢“非典”得到控制之后,储蓄率又回归常态,从这个角度来讲,不管是就业的复苏对收入的带动,还是消费者自己建立起来的荷包里的防线
有一些额外的储蓄,都有利于消费在下半年的继续复苏。
制造业
投资信心在复苏 第二个动力就是制造业投资,这一块我觉得看的是比较明确的,由于
出口带来的强劲的溢出效应,中国的企业对制造业投资的信心在复苏,从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来。
第一,中国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处于9年以来的最高点,忙不过来的,订单太多,当然要投资,要
不就改造产能,要不就扩张。
第二,从全球范畴来讲,这次疫情实际上中国的表现可能是证明中国制造业的韧性通过了
大考,因为去年全球生产链几乎都停滞了,只有中国一家独好,确保疫情停产时候有一个安全港。
现在各种新兴市场,由于新冠疫情出现了变种,疫情再次扩散,全球供应复苏又面临重新的挑战,所以出口订单继续转移到最为稳定可靠的中国供应链来,中国占全球出口的份额,在疫情之前是13%左右,去年上升到15%,今年头四个月进一步上升到16%,目前看起来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是历史高位的。
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大幅进口工业机器人,车床设备,这些已经从我们的进口指标上可以看出来了。
同时尽管最近几个月金融和社会融资总量指标在回落,但是企业中长期跟制造业投资相关的需求是非常稳健的,这几个指标都显示了制造业投资在复苏。
我们估计今年制造业投入回升到12%左右,即使以两年的复合同比增速来讲都会超越疫情之前的投资轨迹,就是因为疫情实际上是一个大考,中国的产业链跟海外的对比,夯实了中国制造吸引力,提升了大家投资于工厂制造的信息。
这是我们觉得为什么今年经济还会有9%的GDP增长,就是来自于消费和投资。
今年1月的时候,央行为了降低市场杠杆,态度比较强硬,当时DR007盘中利率一度达到了7.5%,DR001更是达到了13%。
市场
经历了1月
资金面“鬼故事”以后,对资金面的预期就谨慎起来,
尤其是考虑到4、
5月份会迎来缴税
高峰,叠加预期
政府债可能会放量发行,不少机构都增加了预防性储蓄,以防资金太紧。
另外,当时因为市场
通胀预期比较强,很多机构也担心因为通胀预期央行会收紧资金面,所以投资债券的时候也比较谨慎。
但4、5月份,预期中的缴税压力和政府债供应压力并未到来。
市场平稳的度过了这一次纳税高峰,而且在4月金融数据发布会的时候,孙国峰司长还表示过要为政府债券发行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