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点
外汇K
线图的计算周期可分为日外汇K线图、周外汇K线图、月外汇K线图和年外汇K线图。
外汇日K线图是根据一日走势中形成的四个价位的价格开盘高低
收盘来绘制的。
而月度外汇K线图是指根据每月第一个交易日的
开盘价、K线图的定义。
看外汇K线图有一个小技巧。
/先看
阴阳,再看实体,最后看影子/。
小编认为,阴阳指的是
阳线,
阴线顾名思义。
阳线的定义是:收盘价高于开盘价,
代表着多方的实力,而多方也就是所谓的买方和多头。
阴线的定义是:收盘价低于开盘价,这代表着空方的实力。
空方也叫卖方,多方也叫空方。
看阴阳阴阳代表趋势方向,阳线表示会继续
上涨,阴线表示会继续下跌。
以阳线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多空争夺,收盘高于开盘,说明牛市占了上风。
根据牛顿力学定理,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价格仍然会按照原来的方向和速度运动,所以,杨仙预示着下一阶段它会继续上涨,至少可以保证下一阶段初始阶段的惯性上涨。
所以,阳仙往往预示着会继续上升。
这也符合
技术分析的三大假设之一。
股价是沿着趋势波动的,这种顺势而为也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思想。
同样的道理,鄞县继续下跌。
印度《印刷报》相关报道 夏尔巴在珠峰大本营诊所的同事凯雷尔医生称,出现持续咳嗽和发烧等感染
新冠病毒症状的人数每天都在增加,医务人员要确保有症状的人得到隔离。
据
尼泊尔卫生与人口部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公布的统计数据,过去24小时,尼泊尔
新增新冠肺炎
确诊病例8659例,新增
死亡病例58例,两项数据再次刷新了尼泊尔发生
疫情以来的最新纪录。
这是尼泊尔出现疫情来,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最多的一天。
当天也是尼泊尔连续第二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新增死亡病例数同时创新高。
据央视新闻,连续一周以来,尼泊尔新冠病毒的
总体阳性检出率都在40%~43%左右。
尼泊尔与印度
接壤的个别边境口岸地区的阳性率甚至出现过高达80%的惊人数字。
数万名在印度工作的尼泊尔移民也在回国后发现感染。
尼泊尔与印度的五个邦接壤,还有大量尼泊尔人在印度生活和工作。
去年印度第一波疫情期间,尼泊尔关闭了与印度接壤邦的边境,但此后又重新开放。
近几日,尼泊尔正在重演印度的场景,
医院报告称医疗系统已不堪重负,首都加德满都最大的印度教圣地帕斯帕提那寺的火葬工作人员不得不面对死亡人数的激增。
由于疫情恶化迅速,尼泊尔方面宣布,5月6日起停飞所有国际航班,停飞措施将持续至本月14日。
据央视新闻,由于尼泊尔本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处置能力有限,猛增的感染患者给当地医疗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各地的ICU和普通病房都是一床难求,很多患者只能在楼道里、医院门口吸氧,很多医院也出现了氧气不足的情况。
加德满都一所公立医院负责人透露,他们的液氧只够用到5日结束。
氧气短缺、遍地焚尸。
有专家表示,尼泊尔正在变成一个“迷你印度”。
南亚、东南亚多国正面临新一波疫情冲击 实际上,不单是尼泊尔,从东南亚的老挝、柬埔寨和
泰国,到与印度接壤的不丹等国,也都面临新一波疫情。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冠肺炎每周流行病学报告显示,斯里兰卡的新冠疫情也在加剧。
世卫数据显示,上周全球新增新冠病例570万例,已连续9周上升,其中印度占46%(近260万例)。
上周全球新增死亡人数9.3万余例,印度占四分之一。
泰国和尼泊尔都发现了英国和印度报告的变异病毒。
在泰国,目前98%的新增确诊都是传染性强的变异病毒,给当地医疗设施造成重压。
老挝在1个月内,新增确诊患者比之前猛增200倍,老挝卫生部长于上周请求其他
国家提供治疗药物、医疗器械及其他物资支援。
尼泊尔正面临病床、医用氧气不足的窘境。
此外,一些太平洋岛国正面临着第一波疫情的侵袭。
目前新加坡已经宣布对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这五个国家实施禁入政策,过去14天内去过上述五国的旅客不得进入新加坡或者在新加坡过境。
而马来西亚、伊朗、孟加拉国等国则宣布禁止印度旅居史公民及游客入境及过境,防止印度疫情继续向周边扩散。
BKAssetManagement外汇策略部门董事总经理BorisSchlossberg表示,数据太不符合
预期了,我认为市场对超高
利率和
通胀压力的预期将会减弱,这显然
意味着美联储将提供更多流动性。
Schlossberg补充称,这也意味着美国利率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维持在超低水准,将令美元承压。
美元指数下跌0.72%,至90.22,盘中一度跌至90.19,为2月26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汇市经纪商OANDA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Moya表示,这只是一份报告,但这改变了许多交易商对复苏进程的看法。
欧元兑美元上涨0.
84%,报1.2166;英镑兑美元上涨0.68%,报1.3984。
商品相关货币走高,但
加元兑美元跌0.14%,报1.2132,此前加拿大4月就业报告
逊于预期,因第三波新冠疫情封锁,加元
上周四升至逾三年
高位。
《21世纪》:为什么CPI和非食品CPI增幅相差较大? 明明:这很重要一点是因为今年
食品价格呈下降趋势,主要是
猪肉价格下降。
在中国的CPI统计里,猪肉的权重占比是比较高的。
但是,在过去的一两年,猪肉价格是比较高的,因为中国猪肉生产有一个“猪周期”,猪肉从出生到生产到消费有一个过程,所以供需的波动导致猪肉出现一些周期性的特征。
过去两年,猪肉产量下降导致整体猪价上涨较快,最高的时候猪价达到40元至50元。
而今年猪价只有十几元至20元。
因此,今年随着猪肉生产、猪肉供给的提升,再叠加去年的高基数的作用,总体而言,以猪肉代表的食品价格实际上对于总体的CPI起到下拉的作用,最后的结果就是体现出总体的CPI比非食品的CPI反而要低的特点。
发达经济体
货币政策陷入“
流动性陷阱” 《21世纪》:5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初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并强调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
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这一表述呢? 明明:既然我们要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那么必然有些国家是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
不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主要就是以
日本和欧洲为主的发达经济体。
在过去10年里,全球宏观经济是一个低通胀、低利率的特征,所以很多国家像日本和欧洲都进入了零利率和负利率的一个宏观环境。
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调整利率的水平,如果利率已经到0甚至到负,那么就没有再往下调控的空间。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他们的货币政策其实是比较纠结的,陷入了一个流动性陷阱,没有办法再进一步的刺激经济。
相对来说,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空间还是比较充足。
特别是在去年面对疫情,我们的货币政策总体积极响应,但同时更多的是关注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做大水漫灌。
所以,我们现在的
名义利率和货币政策空间相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欧洲,是更充分的。
我们现在的短期的名义利率在2%左右,中长期的名义利率,如10年国债还在3%以上的水平。
即便未来我们面对一些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我们也有足够的货币政策空间进行应对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