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一位官员预测2022年将
加息25个基点,其中
5位官员预测2023年将加息。
/当我们刚刚开始讨论通胀率会上升多少,失业率会下降多少时,似乎不太可能升息,/BBVA首席
美国经济学家NathanielKarp说。
/美联储必须看到并
感受到这一点。
而不是只在做梦。
/分析师认为,关键是观察本周金价在1700美元/盎司附近的走势。
他们表示,升至
1760美元可能预示着
反弹的到来,而
跌破
1670美元则可能打开跌向
1600美元/盎司的
大门。
/黄金可能会在此附近反弹并巩固进一步的涨幅。
需要达到1760美元以上才能确认,/Pavilonis说。
/1670美元的水平是支撑。
如果跌破,你可能需要看向1600美元。
/OandaCorp高级
市场分析师EdwardMoya称,被抑制的原油
需求数量庞大,部分地区病例数有上升趋势,但随着疫苗接种推进,限制措施的
实施将是短暂的。
尽管有旅行需求开始回升的初步迹象,但油价仍未突破3月中以来的窄幅交易区间。
西德克萨斯
中质油期货波动率降至2月以来最低,总体交易量连续第七个交易日保持在15日移动均线下方。
近期需求仍令市场担忧。
印度等
国因
疫情
反扑而再度实施防疫限制。
同时,美国
暂停使用强生
新冠疫苗。
TycheCapital全球宏观项目执行董事TariqZahir称,情况恢复正常还需要时日,接下来最大的问题是让尽可能多
的人接种疫苗。
4月
出口同比
增长32.3%(以美元计,下同),远超预期值24.1%,略高于前值。
本月同比高增长的主要
原因仍有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的基数效应,但今年4月的出口相对于2019年同期也增长36.3%,表现十分强劲。
我们在此前各月点评中始终强调出口不会像市场普遍预期一般很快下降,而是将维持较长时间的强劲,如今再度得到验证。
分国别来看,4月
中国对发达国家出口放缓,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加。
“对疫情严重的地区出口较多”表明“出口替代”的效应仍然非常明显。
具体
商品出口情况呈现以下特点:第一,房地产后周期商品热度不减。
第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强劲。
第三,防疫物资出口进一步回落。
目前中国各类商品的出口更加均衡,而非去年仅由防疫物资和电子产品的出口暴增而拉动总出口的情况。
而房地产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不仅有产能替代的原因,还有需求增长的拉动。
疫情后各国都出台了较强的财政刺激,伴随着今年全球经济的共振复苏,总需求也不断走强。
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们认为4月份出口强劲是产能替代和需求扩张双重原因导致的结果。
4月
进口同比增长43.1%,略低于预期44%,前值增长38.1%,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相比2019年同期增长22.5%。
进口同比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年前同期的负增长。
两年复合增长率为10.7%,低于上月的16.7%。
中国从发达国家的进口同比增速下降,对以东盟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同比增速上升。
具体商品来看,汽车进口仍然保持高增长,原材料类商品进口保持高增速,价格上涨是原材料进口额高增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说,进口金额的高增反映出国内需求较旺盛,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口有一定“虚高”的成分。
出口方面,我们认为“产能替代”与需求扩张的逻辑不会很快消退,在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出口
有望保持较强势头,但工业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给国内进口企业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从国内PPI和CPI的剪刀差来看,价格从上游到下游的传导并不通畅。
面对“
输入性通胀”,允许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缓解成本压力,将部分压力转移到出口端。
在2007年、2011年的“输入性通胀”阶段,人民币就出现了明显升值。
我们认为在当前出口强劲、进口虚高的背景下,这一措施是利大于弊的。
机构乐观情绪升温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6月以来,部分全球顶级机构专家对于中国经济和中国资产
前景的乐观情绪持续升温,他们的投资方向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高盛财富管理投资策略组联席主管王胜祖表示,相对于现金和债券,该机构更看好中国股票。
顺周期价值股将会迎头赶上成长股。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
2021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达到9%。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市场策略师
王滢表示,展望下半年,中国股票市场仍将提供较多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行业配置上,该机构短中期比较青睐原材料
板块、银行板块。
王滢还表示,摩根士丹利对中国消费和服务稳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持有充分信心。
在板块配置方面,建议增配的板块包括消费服务以及耐用消费品板块等。
安本标准投资管理董事及中国股票投资负责人
姚鸿耀指出,投资者有充分理由对A股市场的前景感到乐观。
该机构的经济师预测,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约为9.5%。
姚鸿耀强调,中国经济复苏预计会利好国内消费市场的持续结构性增长,经常性消费品、非经常性消费品和健康护理板块的公司有望受惠。
整体而言,中国出口正在回升,国内企业盈利前景良好,盈利质量胜过其他市场。
展望未来,中国消费的结构性动力仍然稳固。
调味料生产商、汽车零件制造商、新能源企业以及电池供货商等均存在机遇。
投资者应留意有庞大市场份额且具备防守型竞争优势的行业翘楚。